流行病学:发病情况:在镀镍或电解镍工厂中常因其粉尘或挥发物的刺激而发生皮炎。Rambousek(1980)曾记述了镀镍工人中的“镍痒症”。我们曾调查某冶炼厂电解镍车间20人中有3人发病。皮损主要发生于手、前臂、面颈部及腘窝等处。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,呈针头至绿豆大小,有的可融合成片,主觉奇痒。据了解其发病和硫酸镍挥发物的刺激有关。
镍皮炎与季节关系较大。一般以热天多见。有人认为,汗液可溶解金属镍,因而助长皮炎的发生。除见于职业性因素外,
镍皮炎亦常见于一般人群中,由于戴镀镍手表、鞋扣、眼镜架和项链等发生。
镍皮炎主要通过过敏机制而发生,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。采用5%~10%硫酸镍水溶液作斑贴试验有助于
镍皮炎的诊断。近年来,Christensen等发现,镍过敏患者手部的损害大多为
汗疱疹型,摄入不等量的镍可使该症状持续,皮疹发作期,尿中镍的含量增高。此外,镍尚可引起
过敏性肺炎及支气管炎。镍的致癌作用虽有了一些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资料,但尚待进一步研究。